在智慧高新实验场召开郑州国家高新区建设30周年座谈会

来源:郑州高新区 | 2021-03-10 15:02:48 |

2021年3月6日,惊蛰刚过,作为郑州高新区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系列安排中的一项工作,由党工委、人大工委、管委会邀请辖区的村(社区)代表、高等院校领导、离退休老干部、驻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骨干企业代表、驻区科学家代表、驻区国家院所新型研发机构代表等40余人,在智慧高新实验场召开郑州国家高新区建设30周年座谈会。

座谈会由郑州高新区人大工委主任张良才主持。高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张红军通报了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十四五规划和2035远景目标的相关情况。党工委书记王新亭做总结讲话。

与会各方面踊跃发言,回顾高新区三十年发展历程,围绕千亿级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的建设建言献策,纷纷表达了对开启“十四五”发展新征程的希冀和企盼。

记者了解到,1991年的3月6日,国务院印发了国发〔1991〕12号文件,文件包含批准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有关政策通知,通知中,国务院正式批准了包括郑州(国家)高新区在内的21个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5家经济技术开发区、经济特区成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通知授权国家科委负责归口管理和具体指导,同时批准了《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条件和办法》《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若干政策的暂行规定》《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税收政策的规定》三个辅助文件和政策,对高新区的发展提出指导性意见和明确要求。2021年的3月6日,就是郑州高新区启动国家高新区建设30周年。

据悉,获批国家高新区30年来,按照中央部署,在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国家科技部和省市科技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在历任党工委、管委会领导班子的团结带领下,郑州高新区干部职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务实重干,克难攻坚,勇于创新,扎根奉献,将高新区从一个最初只有3平方公里的起步区发展成为一个环境优美、服务完善、产业聚集、科技领先的现代化科技新城。在经济发展和科技创新方面,坚守初心使命,在智慧产业发展、创新资源集聚、孵化培育体系、知识产权服务、科技金融服务体系建设等方面集聚了较强的发展优势,综合实力大幅增强,特别是“十三五”期间取得了长足进步。

统计数据显示,郑州高新区主要经济指标主要的创新指标都实现了百分之百以上的倍增,主要经济指标GDP增长13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33%,企业数量达到45029家,增长276.2%;建成区面积达到65平方公里,增长51.7%;人口数由30万增长到70万,增长133%。集聚了全市76.2%的高新技术企业、65%的科技型中小企业、69.7%的高端创新人才、84.6%的新型研发机构。在国家科技部火炬中心刚公布的以2019年169个国家高新区统计数据和2019年高新区发展情况为基础的2020年度国家高新区综合评价,郑州高新区位列第17名,连续两年实现“三级跳”,跻身前20强。

座谈会上,在听完与会代表发言后,王新亭做总结发言。

他说,重温30年峥嵘岁月,回顾30年建设历程,心潮澎湃,不由得想起毛泽东主席的一首词——《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毛泽东主席在这首词中写道:“三十八年过去,弹指一挥间。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谈笑凯歌还。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30年前,国务院批准郑州高新区建设国家高新区,勉励我们要依靠中国人自己的科技力量解决产业结构调整、传统产业的改造、劳动生产效率的提高等,增强国际竞争能力,如今,再回首心里生出万般感慨。

王新亭表示,从1991年3月6日启动国家高新区建设,30年弹指一挥间,30年峥嵘岁月,成绩来之不易,成绩的取得得益于我们高新一家人团结、奋进、相互协同关心帮助,今天咱们一家人坐下来座谈,首先,代表党工委向辖区各行各业为郑州高新区发展所做出的艰辛努力表示感谢,面向未来,我们要牢记总书记嘱托,坚持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为加快实现科技自立自强贡献力量。作为国家高新区,郑州高新区应当高擎火炬,胸怀家国情怀,怀揣舍我其谁的勇气,功成必定有我的劲头,勇担使命,无愧于党、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

座谈会上,针对代表们发言中提出的辖区与高校协同发力、高新区“十四五”规划粮食工程中加大对农业种业支持、利用好平台加快引智、加大科技投入及加快市场化水平等建议意见,王新亭一一进行回应。

座谈期间会场多次响起掌声,这掌声里,彰显着民意,代表着民声,饱含着感情,充满了希冀。座谈在当天上午10点30分开始,到临近中午1:00结束时,与会代表仍恋恋不舍,不愿离去……


备案号:粤ICP备18023326号-41 联系网站:85 572 98@qq.com